close

_1  

 

【 Information 】

 

中文片名: 年少時代

英文片名:Boyhood

片長: 165 分鐘

台灣上映日期: 2014年11月14日

導演: 李察林克雷特

主配音: 艾拉科川、伊森霍克、派翠西亞艾奎特

  

【 After-watching 】

 

「 小時候,幸福是一件簡單的事;長大後,簡單是一件幸福的事。我們都終將長大,終將變老,但長大不是壞事,長大,是為了有能力保護所愛的人。

 

先跟各位聲明一下,都會男個人看電影不一定只會看最近上檔的片。而是想到甚麼就跑去找來看,有些老電影來不及參與,不過卻是能夠永恆的流傳下去,雖然時代在變,但人的情感永遠不變。能感動人的東西,再過一千年還是照樣讓人痛哭流涕。這就是人,就是人之所以特別之處。

這部《年少時代》來頭真的不小,為什麼這樣說呢?拍完這部電影,小孩都能一路讀到國中去了。聽不懂?因為你太笨了。(欸欸欸沒有啦...不要沒事亂嗆好不容易點進來看的捧油才行阿!!)

好啦,這部《年少時代》從拍攝開始,前前後後總共花了「12」年才完成,沒錯,讓你從右手數到左手都還不夠用的 12 年!主要描述一個普通小孩的成長心路歷程,片中的要角就真的這麼一路從小演到了青少年。每年導演都會花上幾周的時間拍攝一些片段,因為時間跨度很大,所以劇本並不是寫死的,而是隨著片中小男孩的成長,邊拍邊調整。幾乎可以說這部電影是一部活生生的紀錄片,平易近人的就像你的成長過程一樣。

 

《年少時代》費時12年拍攝男孩成長紀事-伊森霍克情義相挺不缺席  

 

12  年,能改變哪些事情?12 年前的你在哪裡,可能正在做甚麼?12 年後的你又會是在哪裡?隨著年紀增長,時代的洪流在走,我們又失去過了哪些東西?

故事一開頭,一首熟悉的背景音樂闖進耳朵。電影開拍於 2002 年,而這首膾炙人口的金曲,酷玩樂團(Cold play)的 yellow,發行於 2000 年,正好時逢當時的流行。伴隨你一路長大的,會有很多東西,譬如一首好歌,譬如一支特定口味的棒棒糖,它們就像一個記憶體,存載著當時的片段回憶,當你無意間碰觸到這塊記憶體,身邊場景瞬間就會回到當下的那個時空,感受著那樣的情緒。

 

下載  

 

故事主角的小男孩,來自一個單親家庭,有著一個大他沒幾歲的姊姊。有兄弟姊妹的都知道,只要不是差太多歲,小時候都一定會吵個嘴打個架,尤其小時候最喜歡弄的招就是先惹別人再把錯嫁禍出去,當爸爸媽媽發現家裡小屁孩在鬧事,拿著藤條露出霸王色霸氣走過來的時候,小屁孩絕對趕快跳針說:「都是他先的啦!都是他先的!都是他!」結果就是兩個都被抽得很慘。但若是男生,肯定是會吃更多盤「竹筍炒肉絲」的。

 

14056197372044201407171353164_32603  

 

聽著大人間的對話,小孩子永遠都只能默默承受。有時候大人們不知道小孩聽到了,或以為小孩的我們其實聽不懂,殊不知,我們比全世界的任何一個人還要無奈。故事裡,媽媽跟男友吵架,大聲地斥責著小孩是拖油瓶,其實,大人們當下只是因情緒失控而胡亂說出口的話,孩子卻能記住一輩子。

 

maxresdefault  

 

每個人的小時候,家裡多少搬過家,從沒搬過家,至少也經歷過所謂的升學分班。幼稚園畢業,要換所國小;國小畢業要換所國中...一直到大學,都不斷地在和朋友們分離,每換一次就要從新適應大環境,那種新學期開課第一天的緊張陌生感受,彷彿都還在不遠前的昨日。

還記得都會男念幼稚園的時候,從中班升到大班要換一次班級,當時班上有個好朋友知道要跟我分成不同班之後,立馬在教室裡大哭起來。你說,小時候的我們,懂得甚麼是友情嗎?還是長大後現在的我們,真的就懂甚麼是友情嗎?或許,反而是最純真的小孩,才能擁有最純淨不變的友誼吧。

片中小男孩第一次搬家時,不停地對著每一樣東西說再見,跟院子說再見、跟郵筒說再見、房子說再見...等等,現在想想,小孩看似無憂無慮,其實他們的內心對每一樣事物都是非常有感情的,或許情感依然在,只不過長大後的我們漸漸學會了冷酷吧。

 

fx_fben41065073_0004  

 

片中小男孩用的電腦是蘋果的「大頭電腦」,那時候光一顆螢幕就重的跟甚麼一樣,更別提那個放進去會吵死人的 3.5 吋軟碟片,現在會點頭如搗蒜的人表示你真的老了,請跟著我默哀一秒鐘時間到可以了謝謝。

因為真的用了 12 年去拍攝,電影裡的環境,使用的物品,當下的流行,在在都反映了那個年代的記憶點。 就像小時候玩的電子雞、Game Boy、八百萬合一的電視遊樂器與任天堂紅白機,現在的小孩哪能接受那些,沒有 iPad 就給你來個一哭二鬧三上吊都有,科技變得越來越好,快樂卻越變越小。

 

photo  

 

在台灣的社會裡,大多數都是雙薪家庭,白天幾乎要找人照顧孩子,套一句阿帕契姊的名言:「有錢的人請外傭帶小孩,沒錢的就要拜託阿公阿嬤外公外婆幫忙帶。」想必有蠻多人小時候也是在奶奶家長大的,都要等到爸爸媽媽下班了才把小孩領回家這樣。

這段親生爸爸帶兩個小孩出去玩的場景,看到一旁的電視新聞報導著戰爭消息,爸爸認真的問著根本還不能投票的小孩會想投給誰,只見老爸說投誰都可以就是不能投給布希,因為當時 2003 年伊拉克戰爭爆發,美國境內一派人認為出兵攻打伊拉克根本沒必要,平白斷送軍人性命,回頭想想,911 事件竟也已經過去了 14 個年頭阿!

接著小女孩很傻很天真的問爸爸,為什麼一直不搬回家跟媽媽一起生活,是不是爸爸壞壞不愛媽媽了。當爸爸說起那些曾經的快樂回憶,例如全家出遊溪邊露營之類的事件,小女孩一概沒印象,只說出她唯一有印象的事情,就是六歲那年看見爸爸和媽媽發了瘋似的爭吵。仔細想想,當我們回想一個人是好是壞的時候,總是一件壞事就抵過了十件好事,我們只記得那少數幾次的壞,覺得刻骨銘心的痛,卻很少能去細數那些曾經的快樂,或許人就是個總不懂珍惜的生物,總在遺憾和錯過中嘆息一生。

 

900c10fc-775b-4dce-9df7-c76174ad9965  

 

這裡突然放了一張哈利波特的照片,是為了向那些年曾經熬夜看小說的歲月致敬。片中也安排了一段哈利波特新書發表會的盛況,第一本哈利波特出版於 2000 年,叫做《神秘的魔法石》。看哈利這一副臭乃呆的傻樣, 15 年就這樣過去,妙麗都從小屁孩變成我的女神了阿~~~( 口水流滿地 )

 

immagine_boyhood_51089-1024x683  

 

有一幕是親生老爸載著兩著長大了一點點的屁孩出去,在車上老爸不停問著孩子們近況,這時的男女主角大約是國一生的年齡,這時候的我們變得不愛跟家人分享事情,也變得不如以往的對事情保有熱情。當老爸像白癡一樣地問著許多關心的問題,想知道孩子們最近幹了哪些新鮮事,卻只得到他們冷冷的回應,「恩恩、喔喔、不知道。」

當下老爸立刻把車停在路邊與孩子溝通,處在青春期叛逆的孩子們,總覺得自己能處理自己的生活,不想甚麼事情都被人管著,甚至連爸媽的關心都會嫌煩,那時候的我們哪知道,將來有一天當我們想要被爸媽碎念煩著的時候,已經再也不可能了。

 

images  

 

孩子雖然小,也有自己的想法,必須去尊重。

小時候的我們總想著要快點長大,覺得自己已經懂得很多事情,能夠面對很多。那種急於獨立自主的情緒充滿了腦袋,看在父母眼裡,我們卻是永遠的小屁孩。其實有時候很多大人們都忽略了一點,小孩也有自己的想法,不管是對是錯,都應該尊重。

有一場戲是繼父請一個理髮師來家裡,家裡小朋友一個一個像受刑一樣坐上理髮椅,主角小男孩被剃了個大平頭,繼父還在一旁訕笑,嘲笑男孩原本的長髮太娘,反正講一堆吊兒啷噹的屁話就是完全不管孩子的感受。小時候不懂的事情很多,父母總是替我們做了很多決定,這是東方國家與西方不同之處,過度的保護,孩子失去了自主思考的能力,往後的人生會不堪一擊。

 

1415809516f1K_1  

 

孩子雖然小,也有自己的感情,必須誠實以對。

小時候爸爸開著車載男孩兜風,隨口說了等他長大這部車就送男孩當成年禮物,多年後再一次的兜風途中,男孩驚訝地問著爸爸為何不見舊日那部車,只聽爸爸一派理所當然地回答,「為了買現在這部更好的,所以舊的早就已經賣掉啦笨蛋。」( 笨蛋當然是我自己加的XD )

聽出什麼了嗎?對!說好要送我的那部車你把它拿去賣掉了!?有時候,我們要的就是那一樣特定的東西,它不特別好,不特別美,但因為上頭有著某些情感,它是世界上獨一無二我們想要的東西。再好的車我都不要,我要的是當初那個你說願意把車送我的感情,我要的是你在乎著我的感受這樣而已。

之前在網路上看過一些文章,討論小孩子小時候哭鬧不停的時候,父母通常會指著路人說:「再哭那個叔叔就要來打你了喔!」或是「再哭就叫警察來抓走你!」關於這種作法到底好不好。每次當自己成為那個「你再哭我就要過去揍你」的無辜路人,當下心裡都想,怎麼不說孩子再哭外星人就會來攻打地球,再哭下去小賈斯丁就會變成正常人喔!都給你們爸媽講就飽啦!

我認為,「體會」比「威嚇」是更好的做法。一昧的威嚇,只不過屈服在淫威之下做出的妥協;「體會」的做法是,孩子哭鬧不吃飯,那現在就不要吃,但要告訴孩子現在該吃犯不好好吃,晚點肚子餓自己想辦法,要不就自己忍到下一餐乖乖吃。這比較像西方國家的教育方式。餓個兩三次,體會過那種快死掉的感覺,孩子以後自會乖乖吃飯,這是一種學習,學著接受並對自己的決定負責,比起不得已的妥協,我個人是比較認同的方式。

永遠別唬爛小孩,別打馬虎眼,信任是人與人之間最基本的基礎,太多人對他人盡心盡力,就是不對自己的家人好。

 

20314  

 

有一場戲,長大了些的男孩和朋友聚完回到家,媽媽一人獨自在家處理工作。簡單聊了幾句,老媽哭了起來,因為她突然覺得孩子長大了,不像以前總吵著要聽床邊故事,總黏著媽媽上街買菜,孩子似乎要離開自己了。媽媽對男孩說:「以前你五歲,我就想著要努力工作供你上小學;你上了小學我就供你上國中;接著高中;再來努力供你上大學。以前年輕時想著,好好把握青春,長大後幸福的結個婚,生幾個娃兒,但如今一轉眼,我已經這把年紀。我參與了你人生的這十幾年,接下來你就會離家,然後結婚生子生活下去,到那個時候我也差不多要走到生命盡頭了。」

聽了媽媽哭著說出這些,男孩急著安慰媽媽,「妳怎麼能跳過中間的那 40 年呢?等我結婚生子到妳死前還有很長很多的日子,人生並不是只有這幾個里程碑的。」

媽媽說出了每個人心底的害怕,當我們十幾歲時憧憬著二十幾歲的生活,有著許多想像;真的到了二十幾,發現跟當初的想像差了很多;只能緊接想像著三十幾歲的日子,希望能好一些;我們對人生有很多想像畫面,卻沒有太多能真正實現,總把希望放在以後,幻想著未來就會好轉的人生,於是乎歲月流逝,我們才驚覺,原來自己已經走到了這裏,當初以為會很好的這裡。但就像男孩說的,人生不是只有那些事,或許每天上班下班,吃飯睡覺,看似穩定的人生,其實還是能有無限可能,端看你怎麼看待這個世界。

有本台灣人自己畫的漫畫,質感很不錯,叫做「無名歌」。我很喜歡裡面一段話:「活在這世界,我們像是倉鼠一樣,吃著相同制式化的飼料,住在相同規格化的籠子裡,相同地作著不相同的夢。」很不錯的台灣原創漫畫,真的推薦大家去看一下!作者還特地寫了一首歌來搭配故事,聽聽看,或許會觸動你的心。

 

150116_無名歌1  

 

拜託真的要點這裡聽一下這首歌

 

年少時的我們,總在尋求一種認同,一種希望被世界認同的肯定,卻又同時希望自己與眾不同,在這種矛盾的情緒撞擊下,造就了每一個現在的自己。我們追求著自由,追求著愛情,追求那一個能與之重疊靈魂的伴侶,永遠都在追尋一個懂自己的人。青黃不接的年代,充滿矛盾、失序、熱情、瘋狂、不顧一切、想與眾不同卻又希望有人懂,這所有的混亂,正是你我都有過的「年少時代」,很混亂,卻也很美。

 

1420196688-1788287409_n  

 

一部好電影,是能拍得平平淡淡,卻在觀眾的心裡激起滔天巨浪,《年少時代》就是這樣的戲,夠貼近,牽起每一條兒時回憶的心弦。不慍不火的呈現出,你我都不能重來,卻感覺是人生中最美好的那段時光。電影頗長,請各位靜下心來細細品嚐每一個橋段,然後,活出更美麗的明日! We all can do it! :))

 

1415809041fAQ_1  

Screen-Shot-2015-01-19-at-11.15.58-am  

 

 

【 Rating 】

 

 

IMDB: 8.1

ME: 8.2

YAHOO: 4.6

 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